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
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习近平主席,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发表重要讲话。
乌镇,是一座以水为源的千年古镇,是一座享誉国内外的旅游名镇,也是一座即将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启国际平台的世界互联网小镇。在互联网改变生活的大变革时代,新的产业功能即将注入乌镇的传统城市空间的背景下,如何延续传统的古镇风貌和水乡特色,提升镇区环境空间品质,拓展乌镇发展空间;如何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小镇延续历史文脉,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建设目标,是本次《乌镇镇概念性总体规划》所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规划以古今融合,共生乌镇为目标,通过对本土化“文化基因”的提炼,将其作为城市设计的主要要素,运用到适应时代特征和传承创新要求的现代化城市空间和国际化产业空间中,实现传统与现代、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共生。
提炼古镇文化基因
乌镇地区位于太湖南部的嘉湖平原,地势低洼,水资源丰富。自唐宋时期开始,乌镇地区就利用自身丰富的水资源掘沟筑渠,修建圩田,逐步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网体系,并形成了市镇-村落的乡镇空间网络。村因水兴、田林环抱、舟桥水连,形成了古镇水乡的优美聚落图景。如今乌镇地区与周边村落依然保留着这种以水网为脉络的城乡一体化空间生长逻辑和形态。
乌镇地区以水网为脉络的城乡一体化城乡布局形态(资料来源:项目自绘)
乌镇所在地古称“乌墩”、“青墩”,古镇空间生长以水为脉,体现出强烈的水乡文化传统。乌镇古镇沿着市河与东、西市河,从两个乡村集市最终成长为地区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专业型市镇。如今的乌镇,仍然保留着“以水为脉”的城市空间布局和以“市河、东、西市河”和沿河四条大街为主要要素的“十字形”城镇空间形态。
乌镇格局演变示意图(资料来源:桐乡市乌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
同时,在历史风貌相对密集的东西南北四栅地区,依然保留着沿河街市混合的用地布局形态,街巷、建筑、水系灵活多变的布局关系和亲切近人的城市空间尺度。此外,乌镇建筑风貌具有浙北地区传统建筑“粉墙黛瓦”、“轻盈通透”的建筑特点,由于与水关系密切,乌镇遍布水阁、廊棚、过街楼、古桥梁等特色建筑,是乌镇传统风貌的重要特色。
乌镇的建筑肌理与传统风貌特色(资料来源:左-卫星影像图,右-网络图片)
古今融合下的共生城市规划策略
策略一:延续城市历史景观,形成“以水为脉”的城乡一体化组团布局模式
在城乡层面,保护历史上由于圩田耕作发展出的特色水网、城乡共生模式和城田交错的历史景观格局。规划以组团式模式,布局多个水体脉络密切相关的城市功能组团,并在周边布局多个乡村组团,保留历史上“城乡一体、以水为脉”的特征。此外,通过在多元组团之间引入绿化空间,在城镇建设区内部分保留农田景观与林带,延续传统“城在田中”、“城乡共生”的景观格局和水乡小镇风貌,避免大城市无序蔓延的弊端在乌镇水乡重演。
“以水为脉”的城乡一体化组团布局模式(资料来源:项目自绘)
“城在田中”的景观风貌格局(资料来源:项目自绘)
策略二:继承水乡古镇“以水为脉”的空间传统,营造十字水乡活力空间
对古镇“十字形”传统中心进行整体保护,保持东西栅旅游景区活力的同时,积极复兴南北栅,激活中市,以互联网和文化创意为主题,开辟新兴主题活力街区和开放型景区,重现水乡十字格局的古镇中心。
此外,在新城区的空间形态塑造和用地布局上,也积极传承乌镇历史“因水成镇”的城镇空间发展逻辑和“沿水成市”的功能布局,形成以水系为中心的城市组团“十字活力核心”,将居住、工作、游憩、交往等不同功能沿水系轴向展开,组织城市重要公共服务功能,形成多个服务于互联网思想融合创新的乌镇水乡活力核,分别布置会议会展、文化娱乐、休闲游憩、城市商业、培训交流等功能,为乌镇功能延展提供具有水乡空间传统的功能网络。
水乡十字空间功能布局图
策略三:传承地域风貌特色,恢复古镇传统风貌,打造古今融合的新城镇空间
立足“保护第一、传承创新”的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并在老镇区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建设中,从用地布局、街巷尺度、建筑小品等各个方面全面展示乌镇文化的厚度和深度。
对古镇区的市河进行全面整治,再现市河八景;恢复和联通传统街巷、建立完善水上游览线路,重塑和展现市河风采,形成水网连通、街巷纵横的传统空间展示系统;对整个镇区进行风貌控制分区,划分为“古镇水乡历史风貌区”、“老城传统风貌协调区”、“水乡新城风貌区”、“水乡风貌生态区”四个分区,分别予以保护、协调及控制。
项目建筑风格意向图(资料来源:项目自绘)
总体城市设计意向图(资料来源:项目自绘)
“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目标之一。规划依托乌镇地区文化传统和现有城市特色,以打造互联网时代“古今融合,智慧共生”水乡小镇为目标,是探索互联网时代下历史城镇建设途径的有力尝试。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